1.用最快速度產生原型
2.切好好介紹
3.時間平台
4.建立第一個產品-web及手機通用
2016/09/02
2016/06/23
電商網站營運分析
- 營業額=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(****)
- 實體=人流X提袋率
- 行銷的目的=>獲利
- 毛利率、毛利率、毛利率(很重要,說3次)
- 目標族群=>聲量(用你的產品去解決問題)
- Growth Hacking
- Acquisition(獲得使用者):使用者從各式各樣的管道來訪。
- Activation(成為有效的客戶):使用者在初次到訪後,使用了我們所提供的部分主要功能,而不是看幾眼就走了。
- Retention(用戶留存、回訪):用戶再次造訪。
- Referral(用戶推薦他人):用戶喜歡我們提供的產品或服務,而且推薦其他人使用。
- Revenue(用戶付費):用戶決定付費購買我們的產品或服務。
- 資料來源 http://www.meetclub.tw/article/view/id/34939
- 使用者消費行銷概念請參考 http://ray24562749.pixnet.net/blog/post/134971238-sicas%EF%BC%9Faisas%EF%BC%9Faidas%EF%BC%9Faidma%EF%BC%9F
- 訂價策略=費用+成本+行銷費用+流量費用
- 不要想一個產品吃全部市場,要做商品切割、組合
- 行銷費用<10 li="">
- 可善用聯盟行銷(前期)=>銷售才有收費
- 廣告的投入是放大行銷能量,有1才能放大;而不是從0->1,沒用的
- 用組合的方式行銷,不要降價促銷(很多講師都堅持)
- 所有的行銷企劃都從目的開始
- 先思考Place再思考Price
- 先決定Product架構,再決定Promotion方式
- CPC && CPM
- 先用多組素材及文案進行TEST,再選出一組進行CPC&&CPM投放
- 看到的人不一定有需要的商品=>CPC
- 看到的人有可能需要的商品=>CPM
- 成本VS費用
2016/06/21
FB廣告投放與GA分析工作坊
20160620
- FB為什麼要做粉絲專頁?高互動(黏性)、高意願、高效率(Key Man)
- 調性確立
- 從粉絲到鐵粉(真正帶來貢獻的粉絲)-Key Man=>對話、影響、感染、促使行動
- 調性定義
- 內隱-核心價值、解決問題、為誰存在、滿足需求、實質機能(粉專存在的功能)、情緒價值
- 外顯-關鍵字組、個性展現、發文主題、圖片內容、影音內容、活動事實
- 粉專四大效益
- 讚(宣傳力)-粉絲支持嗎?
- 留言(凝聚力)-有人討論嗎?
- 分享(擴散力)-有人分享嗎?
- 購買(導購力)-有產生交易嗎?
- 認識(Know)=>喜歡(Like)=>信賴(Trust)
- FB互動密度
- 紛絲專頁貼文互動次數/粉絲專頁觸及人數*100%
- FB經營需知
- 目的:鐵粉養成
- 方法:調性戰術
- 工具:意見領袖(Keyman)
- 你是誰:對話、影響、感染、促使行動
- 向誰說:志趣相同的人
- 說甚麼:粉絲有需要的主題相關話題、知識
- 重要觀念
- 經營粉絲專頁的目的應該注重於鐵粉養成
- 成為意見領袖,對話、影響、感染、促使行動是不可推卸的責任
戰略圖
2016/06/19
11個破冰秘技 迅速與人拉近距離
我要特別紀錄下來
資料來源
1個破冰秘技 迅速與人拉近距離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跟人聊天話題總是很乾?場面尷尬,不知道要講什麼?不容易和人打成一片,總是與大家格格不入?試試底下幾個有助於拉近距離的小訣竅。
● 掌握世界每日趨勢!編輯每日嚴選,邀您免費訂閱天下每日報 >>
許多人誤以為立刻與人拉近關係是種少數人才有的能力,事實上,那是種你能掌控的能力。人類天生就是社群動物,社交連結也是種人類的基本需求,但我們常受制於害羞、憤世嫉俗、自豪、競爭、嫉妒、傲慢等問題;只要你能去除這些阻疑,自然就能拉近與他人的關係。
接下來就是幾個有助拉近距離的小訣竅:
1. 留下強烈的第一印象
研究顯示,大多數人是在見到你的前幾秒內,決定自己喜不喜歡你,接下來的對話都是在合理化他們最初的反應。聽來嚇人,但知道此事之後,也可以好好利用這個機會。
第一印象與肢體語言的關係十分緊密,熱情的語調、不要叉手、對上對方的眼光、向正在說話的人前傾身體,都是正面的肢體語言。
2. 率先跨越表面
與新認識的人對話,內容通常會十分表面。我們想留下好形象,也會談一些安全的話題。
但如果你真的想拉近和對方的距離,就得試著揭露真實的自己;不用談太私密的事,但你得讓對方知道你的熱情在何處。通常,如果你願意敞開自我,對方也會願意。
3. 問好問題
如果對方似乎有些不願敞開心房,你可以透過實在的問題鼓勵他們這麼做,例如「為什麼你會選擇這份工作?」等。找出有助你理解對方、又不會太過私密的問題。
4. 向對方學習
向你想拉近距離的人學習,不但可以加深關係,也能讓對方覺得自己很重要。此外,那代表你願意曝露自己的弱點,而且不會自大到不願承認自己還有許多東西得學。
5. 不要讓對方後悔自己卸下心房
如果剛認識的人願意向你敞開心房,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後悔。別說那些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在評斷他的諷刺、批評和玩笑話,反之,展現同理心,然後敞開你的心房,回報對方的真心。
6. 尋找對方的優點
我們似乎常在尋找討厭某個人的理由,而不是喜歡某個人的理由。關掉腦裡這種憤世嫉俗的聲音,將焦點放在尋找對方的優點;這可以避免你太快放棄與對方交流,更重要的是,只要你願意相信對方,對方通常也不會讓你失望。
7. 微笑
人類會自然且下意識地模彷談話對象的肢體語言,如果你希望對方喜歡你,在對話時向對方微笑,對方也會下意識地對你微笑,進而對你產生好感。
8. 講對方的名字
名字是認同的一部份,聽到別人講自己的名字,感覺也非常好。不要只在打招呼時講對方的名字,研究顯示,談話中聽到對方使用自己的名字,會讓人產生獲得肯定的感覺。
9. 依循白金法則
我們全都知道黃金法則,遵守它也不難。白金法則就比較難,因為我們得用對方想要的方式對待他們;這麼做不但可以讓對方更放鬆、更願意敞開心房,也代表你願意聆聽。
10. 不要把對話變成競賽
如果對方擁有非凡的成就和經驗,可能會讓你想證明自己也非常棒。這麼做或許可以滿足你的自尊心,但無法拉近兩人的距離;那會讓你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,但對話之時,你應該試著了解對方、尋找雙方的共同之處。
11. 關閉內心的聲音
拉近雙方距離的重大阻礙之一,就是我們並沒有認真聆聽,而是在想自己的事;我們太過專注於自己接下來想說的事,或是對方所說的話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。你得關掉這種內心的聲音,才能真正地拉近與對方的距離。
資料來源
1個破冰秘技 迅速與人拉近距離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跟人聊天話題總是很乾?場面尷尬,不知道要講什麼?不容易和人打成一片,總是與大家格格不入?試試底下幾個有助於拉近距離的小訣竅。
● 掌握世界每日趨勢!編輯每日嚴選,邀您免費訂閱天下每日報 >>
許多人誤以為立刻與人拉近關係是種少數人才有的能力,事實上,那是種你能掌控的能力。人類天生就是社群動物,社交連結也是種人類的基本需求,但我們常受制於害羞、憤世嫉俗、自豪、競爭、嫉妒、傲慢等問題;只要你能去除這些阻疑,自然就能拉近與他人的關係。
接下來就是幾個有助拉近距離的小訣竅:
1. 留下強烈的第一印象
研究顯示,大多數人是在見到你的前幾秒內,決定自己喜不喜歡你,接下來的對話都是在合理化他們最初的反應。聽來嚇人,但知道此事之後,也可以好好利用這個機會。
第一印象與肢體語言的關係十分緊密,熱情的語調、不要叉手、對上對方的眼光、向正在說話的人前傾身體,都是正面的肢體語言。
2. 率先跨越表面
與新認識的人對話,內容通常會十分表面。我們想留下好形象,也會談一些安全的話題。
但如果你真的想拉近和對方的距離,就得試著揭露真實的自己;不用談太私密的事,但你得讓對方知道你的熱情在何處。通常,如果你願意敞開自我,對方也會願意。
3. 問好問題
如果對方似乎有些不願敞開心房,你可以透過實在的問題鼓勵他們這麼做,例如「為什麼你會選擇這份工作?」等。找出有助你理解對方、又不會太過私密的問題。
4. 向對方學習
向你想拉近距離的人學習,不但可以加深關係,也能讓對方覺得自己很重要。此外,那代表你願意曝露自己的弱點,而且不會自大到不願承認自己還有許多東西得學。
5. 不要讓對方後悔自己卸下心房
如果剛認識的人願意向你敞開心房,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後悔。別說那些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在評斷他的諷刺、批評和玩笑話,反之,展現同理心,然後敞開你的心房,回報對方的真心。
6. 尋找對方的優點
我們似乎常在尋找討厭某個人的理由,而不是喜歡某個人的理由。關掉腦裡這種憤世嫉俗的聲音,將焦點放在尋找對方的優點;這可以避免你太快放棄與對方交流,更重要的是,只要你願意相信對方,對方通常也不會讓你失望。
7. 微笑
人類會自然且下意識地模彷談話對象的肢體語言,如果你希望對方喜歡你,在對話時向對方微笑,對方也會下意識地對你微笑,進而對你產生好感。
8. 講對方的名字
名字是認同的一部份,聽到別人講自己的名字,感覺也非常好。不要只在打招呼時講對方的名字,研究顯示,談話中聽到對方使用自己的名字,會讓人產生獲得肯定的感覺。
9. 依循白金法則
我們全都知道黃金法則,遵守它也不難。白金法則就比較難,因為我們得用對方想要的方式對待他們;這麼做不但可以讓對方更放鬆、更願意敞開心房,也代表你願意聆聽。
10. 不要把對話變成競賽
如果對方擁有非凡的成就和經驗,可能會讓你想證明自己也非常棒。這麼做或許可以滿足你的自尊心,但無法拉近兩人的距離;那會讓你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,但對話之時,你應該試著了解對方、尋找雙方的共同之處。
11. 關閉內心的聲音
拉近雙方距離的重大阻礙之一,就是我們並沒有認真聆聽,而是在想自己的事;我們太過專注於自己接下來想說的事,或是對方所說的話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。你得關掉這種內心的聲音,才能真正地拉近與對方的距離。
2016/06/16
Landing Page文案撰寫技巧
Landing Page文案撰寫技巧-張右承
先說結論:
講者為愛上新鮮共同創辦人http://i3fresh.tw/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先說結論:
- 產品或服務是源頭,你的產品(服務)提供什麼價值?
- 廣告的目的是獲利
- 成效分析為獲利之母
- 建立信任感,想方設法讓網路的另一端相信你
- 感動行銷
- 用Y型文案較吸引人
- 價值不一定是實體的產品,一個信念、一個溫暖或是一種便利的服務就是價值
- 為什麼7-11賣的產品比較貴,生意還是那麼好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 每家企業或服務都一定要有-核心理念
- 網站上的圖文要相符-誠實為上
- 電子商務購物流程
- 系統決定40%,文案決定60%
- 電商比實體店獲利還難
- 電商三大關鍵字-毛利、廣告費、退貨率
- 毛利不夠高怎麼辦?
降低產品成本,砍員工薪水(品質下降)- 調高售價(增加更多附加價值),找出更多消費者會願意花更多錢買產品的理由!
- 消費者要花多少錢買你的產品,在於你提供了甚麼價值,而不是你的價錢
- 進入電商前先思考
- 廣告的目的是獲利
- 曝光不等於營收
- 平面 / 電視 媒體 :無法提供轉換成效數據
- 網路廣告
- 精準找到使用者
- 消費者行為分析
- 訂單轉換率
- 有效降低廣告成本
- 成效分析為獲利之母
- CPA(Cost Per Action)-每個動作的成本,包含三類
- CPS(Cost per Sale)-每張訂單成本(網站或購物平台)
- CPL(Cost per Lead)-每個名單(品牌平台或實體店面)
- CPI(Cost per Install)-例如App的應用程式
- ROI很重要、ROI很重要、ROI很重要
- 下廣告前需思考的順序
- 行銷關鍵點 (促銷 /故事 /需求 )
- 用誠實的方式說故事
- 儘量不要打促銷,可以用組合的方式銷售;與其做折扣,不如把利潤留下來分給消費者,進行口啤行銷
- 需求(新聞、生活、情緒...)
- 免費流量時代已結束,付費才能取得最大觸及率
- 分眾決定 40% 素材 決定 60%
- 好文案三要素
- 案例分享-成功的M品牌廣告-感動人心(親情真是能最感動人的力量)
- Landing Landing PagePage Page設計關鍵要點
2016/06/05
6/4健康檢查
昨天去做了完整的健康檢查,項目主要是針對心臟的部份進行比較詳細的評估,有些心得,紀錄一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每年我都會定期做健檢,但都是比較基礎的,抽血、驗尿、驗便便,數值都落在標準內,那為什麼今年要多花一些費用做呢?
因為大約2月開始時,心臟的感覺和以前不太相同,不是心悸也不是胸悶,偶爾偶爾會來個異常一下;加上跑步的感覺和之前不同,雖然速度都還是很慢,但我知道身體的感受確實不同了,那一陣子又有很多新聞,有人在跑一跑突然心肌梗塞..就走了,而且那些人都很健康,平常也有運動習慣..身體壯如牛,突然就發生了,這也提醒了我,我是家中經濟支柱,我更要愛惜自己身體,就排了此次健檢,進行更詳細的評估。
此次比較特別的是有幾個項目:
1.頸動脈超音波
2,運動心電圖-之前有做過靜止心電圖,完全標準,但運動心電圖是檢測在劇烈運動(大約最大心跳率的90%)時,會不會有心臟缺氧或心肌梗塞的情形發生(這也是我最擔心的)。
3.動脈硬化檢測--比我實際年齡還大2歲
4.聽力檢查-一般的檢查會有個儀器在判斷左右耳有沒有聽見,這個精細的檢查,會讓你在一個小房間,戴上耳機,用很小很小及不同頻率的聲音測你可以聽見的範圍=>我的右耳比較靈敏,左耳有一個高頻區段聽不到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自認算是很注重身體養生的人
1.不抽煙、不喝酒(喝了會酒疹,缺乏分解酒精的酵素)
2.不喝奶茶、喝咖啡也不加糖和奶精(我也很少喝),喝茶飲料也喝溫的無糖(我幾乎都喝茶,而且是自己泡茶葉)
3.三餐正常,很少吃下午茶及宵夜
4.睡滿6小時
5.我只戴包耳式耳機,不戴塞入式的耳機
雖然詳細報告還要約3星期才會拿到,但有些我得知的結果我還是很在意
1.我的動脈年齡居然比實際年齡大
2.我有脂肪肝(還可逆==>我要消滅你)
3.血壓在標準內,但快超過啦(大約在128左右)
如果我這麼注重身體的人的數值大約是這樣,那有什麼因素會造成這樣的結果?
1.水喝太少=>我一直認為茶、湯的水量就足夠2000CC,但我現在在進行健康管理課程學習到的,那些不是水,真正的水是"水",不加任何的外來物,才是人體所需的
2.三餐外食=>檢查過程中,每位檢查員都說要吃清淡一點,但有可能是外食我沒法選擇,即使我選擇了比較清淡的食物,對身體來說還是超過負擔
3.壓力=>這個是無形的,確實會影響身體的承受力
4.工作型態=>長時間坐著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結論:大家常聽到的
1.吃清淡一點的
2.要運動..如果是坐著的人,要常常起來走動走動
3.睡眠要充足(時間和質量都要好)
4.保持愉快心情(抒壓)
5.水,真的是水,不加任何外來物,要到2000~3000CC
我想tag很多人,包括我的家人、朋友,我希望到老的時侯還可以和你們一起聊天、一起運動、一起享受生活的挑戰及美好,
請我的家人朋友們,好好照顧身體,身體只有一個,要陪伴我們到最後,要多喝水...哦(覺得自己像老頭子..一直嘮叨^_^)
2016/06/03
2016/06/02
高轉換率的Mobile Web / App設計實務
高轉換率的Mobile Web / App設計實務-Rex Chen
- 先來個市場行銷概念=>請點右方連結 震驚!乞丐和美女對話!聽完都覺得乞丐太強了
- 收入=流量x轉換率x利潤
- 搞清楚問題
- 流量=>市場有多大
- 轉換率=>吸引力
- 利潤=>Product Market Fit
- 時間有限,學會放棄,懂得過濾客戶;專注在那願意付錢的客戶上,試著去了解你的客戶,開始你的對象
- 吸引進來的人,並不是所有人都是你的TA;但如果這人是你設定的TA來了卻不買,就需要去了解原因
- 如何提高轉換率?(精準行銷)
- 找到對的人進來
- 給他要的東西
- 改善使用者體驗
- STARTS WITH HUMAN(以人為中心)
- ARE YOU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?
- 做產品=>定義任務=>動線
總結:要不斷的Testing ,不斷的修正,找對目標族群,讓使用者有好的體驗
2016/05/26
O2O 虛實整合消費新體驗
O2O 虛實整合消費新體驗-葉卉婷
- 網路事業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都可被紀錄,回頭檢視
- Online=>流量
- 智慧型手機普及=>Offilne的各種創新
- O2O=>經營社群,需要長時間堆疉,花時間經營
- 現在的時代,手機是載具
- 民宿+互聯網=>還是民宿,但互聯網+民宿=>airbnb
- 創新+傳統=>用不同方式演繹傳統價值
- O2O=>實際發生後,才產生利潤
- O2O=>媒合的概念
- 服務的需求為買賣雙方共同擁有
- 服務的傳遞方式是順暢且流通的
- 服務的質量是可以預期且可以追蹤
- O2O要夠精準才會有效
- 從顧客的情境需求出發,搭建「行動平台」
- Mobile App Vs Mobile Web是相輔相成
- 目的是什麼?
- 解決的問題(痛點)是什麼?
- 移動中的使用情境
- 內容與軟體,被動與主動
- 行動商務O2O最大課題,問題不在科技,在接地=>好好接地
2016/05/19
行動口袋購物新商機
行動口袋購物新商機-李昆謀
- 數位媒體使用量:手機佔了超過70%,App佔了65%
- 線上購物業績來源:App佔了50%
- 一星期推播2則
- RWD設計,SEO可最佳化,一致性服務體驗
- App業績爆量->平日中午時段,週末及颱風假
- App是品牌熟客經營好工具
- 品牌知名度越高,App下載越大=>經營品牌,不是經營App
- 跨裝置廣告投放
- 用Web找新客戶,用App經營熟客
- 電子商務=>流量經濟(集客)
- 社群平台是跨裝置流動的中心點
- 買受眾(TA)
- 要做永久型購物車
- Retargeting
- LBS
- 門市集客線上再行銷
- 會員可以分群溝通=>依照消費行為進行不同廣告投放
- 全通路=>以"會員"為核心的精準行銷
2016/05/13
商業模式建構與實戰
商業模式建構與實戰-光明頂創育智庫洪聖倫 創辦人
收入> 成本(對自己:有利可圖)
- 商業模式的本質-交換
- 價值-你買一個鑽孔機,其實不是買那個產品,其實是買鑽孔機打的那個洞
- 價值>收入> 成本
收入> 成本(對自己:有利可圖)
- 創業最困難的地方是用1塊錢的成本創造2塊錢以上的價值
- 創業家是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 商業模式的最高境界:無風險套利
- 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攻城之法,為不得已。
- 「不戰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」
- 任何商業點子,第一優先都應該以建立「無風險套利」的模式為主,若達不到,才思考如何控管該模式衍生出來的風險。
- 永遠把對方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前,商業提案會很有吸引力
- 未想買之前先想賣
- 李嘉誠:「想成功要先花90%時間想失敗,你還沒有買進來,你就先想怎麼賣出去,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麼樣。因為成功的效果是100%或50%之差別根本不是太重要,但是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補,可能帶給企業極大損害,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蝕問題時,即使所涉金額不大,我也會和有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,所付出的時間和以倍數計的精神都是遠遠超乎比例的」
- 昔之善戰者,先為不可勝,以待敵之可勝。不可勝在己,可勝在敵。
- 善戰者,立於不敗之地,而不失敵之敗也。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。
- 聚焦「商業性」,而非模式本身
- 關键在於知道自己要什麼?自己不要什麼?而不要什麼可以幫助自己快速釐清自己要什麼
- 商業模式是一環扣一環,是動態的
- 健康的商業模式是各取所需,讓利,每個人都賺錢
- 商業模式及「奇」、「正」相生:
- 「正」缺「奇」,難以制勝
- 「奇」缺「正」,難以為繼
- 商業模式的好壞,源自於你對不同市場的掌握程度,你對不同市場了解越多,你就越能快速連結不同參與者。
2016/05/04
網路開店三部曲 5/4-Jacky
電商四種型態
- 拍賣
- 綜合商城
- 品牌電商-優點,可分析訂單,知道消費族群,進行廣告投放
- 垂直電商
電子商務訂單流程
- 約有12種流程
- 內部約有9種系統
- 外部需處理金流及物流
電商四大流-金流、商流、物流、資訊流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 轉換率2%算很不錯
- 退貨率-依產品不同有區別,流行性商品退貨率偏高,約8%~10%
- COD付款-貨到付款
- 開店平台物流-宅配及超取,數量少可選擇物流整合
- 跨境電商-可選擇馬來西亞為起點
- 東南亞國家約為雙週薪
2016/04/25
成長駭客行銷術書摘
1.核心精神:
Growth Hacking 的核心精神是:用最低的成本、捨棄高昂費用的傳統行銷方式,透過各種資料科學、數據分析和技術手段,讓產品高速成長。
舉凡更改一個按鈕的圖示、串接一個API、算準時機對用戶推播通知等,這些動作帶來的效益卻遠比花錢買廣告還要高出十倍、百倍,這就是Growth Hacking 讓人引頸期盼的魅力。
2.崛起背景:
- 大量第三方工具,降低獲取數據門檻—小型的新創公司能更容易蒐集到各式數據,也更容易專注在用戶成長。
- 行銷費用水漲船高—開發者可以在各個開發平台內廣泛獲取各種用戶關係模型和資料,建立資料科學模型。
3.成長駭客 =工程師行銷人資料科學家
- 技術手段,包含A/B Test、搜尋引擎優化(SEO)、病毒行銷等。
- 產品功能,還是行銷?其實兩個都是
- Growth Hacking 則是強調用數據分析、產品開發的方式來達到行銷目的
4. 一切決策,靠「數據」決定!
- 重點應該是透過數據分析、資料科學等方法來了解使用者,先找到用戶的需求或問題,再套用這些方法就好,或者不套用,尋找新的方式
5. 只知道GA?設定自己的數據追蹤系統吧!
- 你知道自己網站的留存率(Retention)是多少嗎?
- 必須反映產品的核心價值,數值越高,代表表現越好
- 接著就是要找到用戶和產品的「Magic Moment」,也就是讓用戶沉迷、體會到產品優勢的時間點。
7. 如果沒有 Product/Market Fit,就別談成長!
- 正確的早期目標應該是:「你是不是做出了一個任何使用者都會愛上的產品,而且他們還會自發性地推薦別人使用?」他指的,是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,也就是Product/Market Fit(PMF),在產品達到PMF 之前,過度聚焦火力在產品成長是不必要的。
- 是初期重點不是在於「如何增加100 萬個使用者」,而是專注在早期使用者的行為,學習如何開發出讓他們願意留下來的好產品。
- 唯有透過數據分析和使用者研究,並選擇合適的工具與指標,經由無數次的A/B Test,不斷假設、測試、回饋持之以恆地循環實驗,才是成長的唯一途徑。當然,在此之前,你得先確定自己真的做出了一個好產品。
2016/04/07
2016/01/06
訂閱:
文章 (Atom)